- · 《长江丛刊》栏目设置[05/29]
- · 《长江丛刊》收稿方向[05/29]
- · 《长江丛刊》投稿方式[05/29]
- · 《长江丛刊》征稿要求[05/29]
- · 《长江丛刊》刊物宗旨[05/29]
建瓯解放的五个关键词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毛泽东、朱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命令下,一举突破国民党所谓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 渡江后,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毛泽东、朱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命令下,一举突破国民党所谓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
渡江后,中国第二野战军四、五兵团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领导下,乘胜追击。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〇团从4月25日至5月14日,历时20天,横跨皖、赣、闽三省,行程1500余里。直插到闽北,切断了敌人企图经建瓯、南平向福州逃跑的去路。在这次战役中,四十四师一三〇团在秦基伟、向守志、李钟玄等军、师首长的指挥下英姿飒爽,一鼓作气解放了闽北崇安、建阳、建瓯、南平等4座县城。
1949年5月13日,建瓯正式宣告解放了。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解放建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关键词“金圆券”:解放前夕,社会乱象
1949年元旦过后,蒋介石宣布下野,国民党统治区陷于一片混乱。物价暴涨,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驻瓯各中央级机关首先逃跑,紧接着建瓯地方法院关门,农民银行、交通银行、省银行的分支机构也相继撤离。
县政府公务员每人每月只发几块银元和大量的金圆券。刚发行的金圆券色彩鲜艳,有人用它糊墙,有人用它剪窗花、做头饰。公务员见每月辛劳的代价就是这种废纸,便各奔前程,自谋出路。办公厅内零零落落,卷宗文件四散堆放。
●建瓯东岳庙(图片来自网络)
学校方面也因战乱提早停课,高三学生四月份就已毕业。中学教员每月发米150斤、小学教员发90斤,勉强维持生活。省立瓯中校长和县中校长早已撤离建瓯,溜之大吉。
柴米油盐等日用品用金圆券是买不到的,市面交易一律用金银铜板和白米等计算。因硬币为数不多,难以周转,一些信用好的商家便各自发出该店本票,暂时流通,早上发出晚间即收回结算。老百姓怕买不到日常生活必需品,就竞相囤积起来,一时抢购之风盛行,多数商家见情况不妙,纷纷停业逃难。
关键词“房村口”:兵荒马乱,轮番洗劫
1949年4月22日,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攻克南京之后,防守江南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南撤,从皖赣一路逃窜入闽,建瓯城内顿时风声鹤唳。5月上旬起,建瓯城区开始有许多杂牌队伍出现。随着局势日益紧张,国民党的散兵游勇也逐日增多,他们在街头到处游窜,甚至烧杀抢掠。
房村口位于建瓯、南平、顺昌三县交界处,是建延公路的中心点,是建瓯解放前夜蒙受国民党溃军兵灾最重的村庄之一。惨遭洗劫的房村口,就像是蝗虫吃过的的稻田一样,满目疮痍。
这里交通方便,原村中有400多户2400多人口,市场井然,经济繁荣。然而,在1949年5月上旬,该村接二连三地来了三四拨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国民党败兵,房村口便沦陷了。那些残兵散将驻扎村中,闯进商店,冲入人家,翻箱倒柜,抢劫财物,甚至奸淫妇女,强抓壮丁,无恶不作。街头巷尾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命,撞得头破血流。
此外,还有鲁口村,距离建瓯县城20公里,是建延公路往南平方向的第一个汽车停靠站。当年全村住有村民80多户。1949年5月10日,国民党刘汝明部败退途经鲁口村,溃军几批在村里停歇,老百姓就几次遭殃。5月12日,又一批散兵进了村,他们见村中满目疮痍,便知早已被洗劫一空。他们翻遍村子,只在邱家客栈搜出一些大米,由于弄不到菜,便怒称要火烧村子。次日凌晨,又一批败兵路过鲁口,原先住在邱家客栈的那伙残兵担心再次落后,捞不到好处,便放火烧了客栈,企图封锁道路。躲在后山密林里的村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在烈火中变成灰烬,却无计可施。
关键词“学生兵”:天降奇兵,千里剿敌
1949年4月21日,渡过长江后,一三〇团二营六连和大部队一起乘胜追敌。5月8日,敌五十五军、九十六军及九十八军和交警纵队等残敌,向闽赣边境的武夷山鼠窜逃命。此时,一三〇团六连已连续追击敌人15天,行程1000多里,转入分散剿匪。
5月9日,第四十五师由崇安火速入山直插东南方向,截击由江山、龙泉逃往水吉的敌人。第一三三团一天强行军150里,突袭水吉途中歼敌联勤部队一部,并利用缴获的敌人汽车追击敌人。与此同时,十五军四十四师(配属一三五团),两天以270里强行军,从铅山出发,5月9日晨进入崇安,于10日夜抢占建阳城,突袭刚从水吉逃来还立足未稳的敌人,俘敌350多人,缴获汽车10几辆,并与五兵团的先头部队胜利会师,将我军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建阳城上。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qikandaodu/2020/101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