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丛刊》栏目设置[05/29]
- · 《长江丛刊》收稿方向[05/29]
- · 《长江丛刊》投稿方式[05/29]
- · 《长江丛刊》征稿要求[05/29]
- · 《长江丛刊》刊物宗旨[05/29]
稀见变平常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国家图书馆分馆临琼楼外,秋阳下的湖光山色,清澈迤逦。 尽管是有备而来,但在国家图书馆分馆临琼楼,见皇皇三百余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摆在面前,唾手可得,学
国家图书馆分馆临琼楼外,秋阳下的湖光山色,清澈迤逦。
尽管是有备而来,但在国家图书馆分馆临琼楼,见皇皇三百余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摆在面前,唾手可得,学者们依然抑制不住兴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其泰不禁赞道:“好亮丽的一道风景!”
稀见方志 此言不虚
最新出版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地方志收藏丰富,部帙宏伟,达二十万册之巨;孤本较多,书品精良;覆盖范围广,全国有二十八个省市包含其中;类型多样,一统志、总志、通志、郡县志、乡土志等,无所不包;版本类别全面,刻本、抄本、稿本等,一应俱全。在“既稀且善”的选目标准下,优中择优,珍中选珍,从北京大学藏地方志品种版本名目五千余种中,收录稀见方志274种,其中孤本、稿本92种。无论数量,还是珍稀程度都体现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全国方志馆藏单位中的优势地位。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全面而精当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之精萃。
所选珍稀方志,不乏精校精刻本,亦不乏罕见稿、抄本及精校精抄本。精刻如宋绍定《澉水志》八卷,为今存最早的乡镇志。明嘉靖三十六年刻本,为今存最早版本。元至正《无锡志》四卷,明初刻本为《四库全书》底本,孤本。元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系宋景定《建康志》的接续之作。元至正四年集庆路儒学刻明正德十五年补刻本,全本稀见。珍稀稿、抄本如宋嘉泰《吴兴志》不分卷,此书于明嘉靖后不传,清乾隆时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进呈,是本为外间传抄者。明万历《四镇三关志》,清李文田抄本,有李文田题记、手校及眉批。明天启《吴兴备志》三十二卷。清康熙四十八年董朝柱抄本,系今存最早版本。明天启《潞城县志》八卷,为抄手项铁元据天启年间孤本抄成,所抄全部经过校对。明崇祯《博罗县志》七卷,此书崇祯四年初刻本,仅存国图。是本为民国三十年燕京大学图书馆抄本,为傅寿昆、薛茂如、张悦邻、何旭初据崇祯四年初刻本抄。民国《黑龙江志稿》民国二十一年黑龙江志局稿本,卷首万福麟之序为张伯英手书。精抄如宋绍熙《云间志》三卷,明抄本,系今存较早版本。元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此书最早传本皆清抄本,是本晒印底本为汪士钟、王鸣盛旧藏清抄本。宋宝祐《仙溪志》四卷,除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外,即此清末抄本,积学斋徐乃昌旧藏。清光绪《神池县志》十卷首一卷,为清光绪精抄本。明正德《江宁县志》十卷,民国傅增湘长春室抄本,以明正德十四年初刻本为底本,系民国抄本之最精者。明嘉靖《彰德府志》八卷。此书原刻为明嘉靖元年本,万历间有覆刻本,是本为民国燕京大学图书馆据哈佛大学藏万历刻本精抄,郭心培校。所收方志,除个别刻本由于板片年深日久的磨损、断裂造成字迹漫漶,个别稿、抄本字迹略嫌潦草之外,绝大多数书品较好。
编撰中,编辑们可谓殚精竭虑,对274种二十余万页稿件逐页进行核查,遇有缺漏,辄请北京大学图书馆老师核对原书,配补缺页。对于原书因装订问题而产生的明显的卷次页次错误,调整顺序;对明显为原版之外没有文献价值的墨污涂痕等,适当修削,其他情况则一仍其旧,以期完整再现方志原貌,体现其包含的多重价值。众多的馆藏珍本方志中稿抄本众多,志图外多眉批、注改、浮签等,如稿本《献县志》,很多地方编次凌乱,浮签较多,在编辑过程中,编辑们认真辨认通读,裁剪扫描件,做到了既保留所有的文本信息,将浮签前后内容都影印出来,又梳理出文字前后顺序,去除一些完全重复的内容。编辑过程中还参考《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等方志专著,结合方志正文及序跋,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诸位老师的帮助下,对方志进行著录和编校,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一定修订。“编辑工作需见微知著,任重而道远;如临深而履薄,常怀惕惕之心。”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历史文献影印编辑室副主任、责编之一张爱芳博士道出了众编辑之心声与工作状态。
学者点评 颇有见地
一地之志书,地域色彩鲜明,历朝历代均有纂修,前后呼应,生生不息;且包罗广泛,举凡一地之建置沿革、山川道里、人物风俗等,均涵盖其中。因其一般由官方主持,聘请熟稔地方掌故之名儒耆宿以及饱学之士共襄修志一事,故其记载更为细致可靠。其对地方情况分门别类、综合系统的记述,诸体皆备,是极其丰富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参考、研究价值。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qikandaodu/2021/0127/540.html
上一篇:毛泽东为何主编《农民问题丛刊》
下一篇:中国古代的江源认知以及江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