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史地丛刊》出版卷期补议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近代中国学术分科、史学学科化的进程中,有一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史学总是和地学联系在一起。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20世纪20-40年代,大量史地期刊的出现。其中原因为何?史学和

在近代中国学术分科、史学学科化的进程中,有一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史学总是和地学联系在一起。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20世纪20-40年代,大量史地期刊的出现。其中原因为何?史学和地学的关系在这些史地期刊中具体有什么表现?这种“史地合一”对史学的学科化究竟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非三言两语所能讲清,需另文专论。不过,需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些史地类期刊中,以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史地学会创办的《史地丛刊》①除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外,大夏大学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也各办了一份名为《史地丛刊》的杂志,创刊时间分别是1933年和1947年。为最早,而且,它也是近代中国较早以史学为主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可以说,《史地丛刊》的创刊,是中国近代史学学科化向前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史学期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然而,对于《史地丛刊》的出版期数以往的研究者都相信只出版了四期。持这种观点的又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明确指出《史地丛刊》只出了四期。如杨永胜的硕士论文《何炳松史学研究》,作者说:“《史地丛刊》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只出版四期,但其所刊载的文章大多内容新颖,引进众家学说,各抒己见,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价值不可低估。”②杨永胜:《何炳松史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10页。第二种,表述较为严谨,指出就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史地丛刊》只出版了四期。如麻星甫说:《史地丛刊》“我们至今见到的仅有4期,第一卷3期,第二卷1期(1922年6月)。”③麻星甫:《何炳松与〈史地丛刊〉》,《暨南学报》,1991年第2期。杨彩丹在其博士论文《北京高师与近代文化》里对《史地丛刊》有诸多探讨,其中指出:“从1920年6月到1922年6月,《史地丛刊》共出了四期。”④杨彩丹:《北京高师与近代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163页。两年之后,杨彩丹在《北京高师史地学会述论》一文中,仍持这种观点:《史地丛刊》“原定每学年刊行3期,后因资金和学潮等问题而改为不定期刊物,截止到1922年6月,共出了4期。”⑤杨彩丹:《北京高师史地学会述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1年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4页。第三种,虽没有明确指出《史地丛刊》的出版期数,但从其史料来源来看,可推测出作者认为《史地丛刊》只出了四期或者他们只看到了四期。如刘兰肖的《晚清报刊与近代史学》⑥刘兰肖:《晚清报刊与近代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寅生和房鑫亮编的《何炳松文集》(第4卷)⑦刘寅生、房鑫亮编:《何炳松文集》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刘馨的《何炳松史学研究》⑧刘馨:《何炳松史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等。

然而,据国家图书馆所藏资料来看,北高师的《史地丛刊》至少出版了2卷6期(详情见下表):

其中第2卷2、3期比较特殊,合在一起出版,关于原因,北高师史地学会也有明确解释:“敝刊第二卷第二期本应去岁十月出版,因总编辑何炳松先生请假南下,负责无人,以致愆期,现将内容大加扩充,专注重实际研究方面,二三两期合刊发行,用副爱读诸君雅意,惟乞鉴谅。”②北京高师史地学会:《启事一》,《史地丛刊》,第2卷2、3期合刊,1923年4月。《史地丛刊》2、3期合刊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一贯的对历史教育的关注,也有北高师史地部学人对鲁滨逊《新史学》的解读,还有梁启超、何炳松等著名学人所发表的演讲或所译的文章,其他还包括各种考证性以及地理类的文章等等。所以,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些文章,那对《史地丛刊》以及其他相关课题的研究,未免是一种缺撼。如对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关注,是民国时期史地期刊普遍的一种倾向。《史地丛刊》几乎每一期都有与历史教育有关的文章出现。而第2卷2、3期合刊更是刊登了三篇关于历史教育的文章,分别是程国璋的《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法》、梁任公的《中学国史教本改造案并目录》、章嶔的《大学校的本国史应该怎样教授》。史地期刊中的历史教育是目前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但由于《史地丛刊》第2卷2、3期合刊的被忽视,学者在研究史地期刊特别是《史地丛刊》中的历史教育时,很少提到这几篇文章。而这两期合刊中的其他文章,也被冷落了。如刘寅生、房鑫亮编的《何炳松文集》第4卷收录了美国德却尔博士在北京大学的一篇演讲——《美国政府建设之经过》,由何炳松口译。这篇文章共分四讲,分别是“地理上的困难问题”(载于《史地丛刊》1卷3期)、“人口上的困难问题”(载于《史地丛刊》2卷1期)、“经济上的困难问题”(载于《史地丛刊》2卷1期)、“政治上的困难问题”(载于《史地丛刊》2卷2、3期合刊)。而《何炳松文集》只收录了前三讲,对刊载于2卷2、3期合刊上的“政治上的困难问题”却未收录③参见刘寅生、房鑫亮编:《何炳松文集》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10-535页。还需指出的是,编者在标明《美国政府建设之经过》前三讲的史料来源时,注的是“原载《史地丛刊》第1卷第2期第2卷第1期”,见第535页,实际上应是第1卷第3期和第2卷第1期,详见正文。。可能就是因为编者未见到《史地丛刊》2卷2、3期合刊的缘故。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qikandaodu/2021/0217/575.html



上一篇:浅析长江干流崩岸治理抛石护岸质量控制
下一篇:长江流过巴东外二首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