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丛刊》栏目设置[05/29]
- · 《长江丛刊》收稿方向[05/29]
- · 《长江丛刊》投稿方式[05/29]
- · 《长江丛刊》征稿要求[05/29]
- · 《长江丛刊》刊物宗旨[05/29]
善本戏曲丛刊字词札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動 《善本戏曲丛刊02玉谷新簧》卷之一上《金貂记·敬德牧羊》:“我想平辽王十大功劳被李道宗妄奏一本,圣上听信谗言就把一个开国臣一旦致于此地。”[1](P13) “”当是“勋”
一、動
《善本戏曲丛刊02玉谷新簧》卷之一上《金貂记·敬德牧羊》:“我想平辽王十大功劳被李道宗妄奏一本,圣上听信谗言就把一个开国臣一旦致于此地。”[1](P13)
“”当是“勋”的俗写。“勋”字古文是“员”声,小篆改为“熏”声,隶变后写作“勋”。“勳”,今简化为“勋”。“勳”字的俗写也是有规律的,俗写中两点常常用一横来代替,写作“”,同理下面的四点也可以用横来替代,故写为“動”。此“”字是“勋”的俗写同时又是“動”的正体。“動”字也有讹混为“勳”字的。《古本戏曲丛刊》明顾大典撰,旧钞本《葛衣记》廿五出:“(凈占丑),梅香上(出队子)忙移曲径,竹树菁踈,带夕,磬声隐隐隔林闻,仿佛茅庵傍水滨,咫尺桃源何处向津。”[2](P108)此处“勳”字应是“動”。
二、
《善本戏曲丛刊02玉谷新簧》卷之二下《琵琶记·莺红窗下听声》(旦)【秃厮儿】:“其声壮似铁旗,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泪空;其声低似听儿女,小中喁喁,红娘你且听那琴呵。”[1](P75)
此“”应是“牎”字。俗写中“片”、“爿”旁往往讹为“月”。具体参见曾良老师《明清小说俗字研究》第六章识读俗字的方法[3](P171)。还有写作正字“牎”。《善本戏曲丛刊04词林一枝》卷之三下《西厢记·俏红娘堂前巧辩》:“【调笑令】你绣帷里效绸缪,倒凤颠鸾。百事有我在儿外,几曾轻咳嗽,立苍台将绣鞋儿温透,今日里嫩皮肤倒将粗棍抽。姐姐呵,俺这通殷勤的看甚来由,姐姐在这里等着我过去说过呵,休欢喜,说不过呵,休烦恼。”[4](P145)
三、颊
“謄颊”在这里意义不明。查《汉语大词典》也无此词。《善本戏曲丛刊02玉谷新簧》卷之四下《破窑记·宫花捷报小姐》:“【不是路】忙步奔匆娘行,幸喜遇芳丛。(旦)梅香你慌慌张张来此怎的?(占)相传奉恭喜小姐。(旦)有何喜事?(占)楼佳婿近乘龙。(旦)奴只为乘龙人去凤楼空,休胡哄。我这里草茅焉敢望华风,又何劳颊相讥讽。”[1](P165)
“謄”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抄写,过录”。显然在这一词中是不通的。“謄颊” 亦作“騰颊”“滕颊”。《汉语大词典》【腾颊】条:犹翻脸。《新唐书·李岘传》:“器与吕諲皆龌龊文吏,操常议,不及大体,尚腾颊固争。”“翻脸”一义带入文本中显然也并不合适。《海录碎事》卷九上:“腾颊以口语争之,《易》曰咸其辅颊舌腾口说也。”[5](P257)陆游《或以予辞酒为过复作长句》:“满倾不许计性命,傍睨更复腾颊舌。”[6](P1385)从以上语例可以总结出引文中“謄颊相讥讽”中“謄颊”同“騰颊”应是拨弄口舌,张口说话。人在说话时,舌头与脸颊都必然要用到。亦有“謄口”“腾口”“腾舌”。《汉语大词典》【腾口】条:同“滕口”,张口放言。如《善本戏曲丛刊10-11乐府红衫》卷之一《四节记·苏东坡祝寿》:“【香柳娘】(旦)把金瓯满浮(又)为公祝寿,新词謄出樱桃口,我本蛾眉女流(又)鬓亸玉搔头,琵琶不停手(合)更安排彩袖(又)舞向筵前殷勤劝酒。”[7](P88)
“滕口”早在《易经》中就曾出现过。《易·咸》:“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王弼等对此作过详细释义。《钦定四库全书》本《周易注书》卷六上,王弼【注】:“咸道转末,故在口舌言语而已。《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辅、颊、舌者,所以为语之具也。咸其辅颊舌,则滕口说也。憧憧往来,犹未光大,况在滕口,薄可知也。”陆德明【音义】:“‘辅’如字。马云上颔也。虞作‘’云耳目之间。‘颊’兼叶反孟作侠。‘滕’徒登反违也,九家作乘,虞作‘’。郑云送也。说如字,注同徐音脱,又始锐反。”孔颖达【疏】:“正义曰咸其辅颊舌者,马融云辅上颔也,辅颊舌者言语之具,咸道转末在于口舌言语而已,故云咸其辅颊舌也,《象》曰:滕口说也者,旧说字作‘滕’,徒登反。滕,竞与也。所竞者口,无复心实,故云‘滕口说也’。郑玄又作‘媵’。媵,送也。《咸》道极薄,徒送口舌言语相感而已,不复有志于其间。”
从《注书》来看“滕”又作“媵”,送也。辅、颊、舌都是说话时用到的语言工具。上文引例中“謄出樱桃口”可理解为“送出樱桃口”或是“放出樱桃口”,文义亦可通。
而“滕”《说文》:“滕水超踊也。”引申出张口放言。“腾”《说文》:“腾,传也,从马,声。一曰腾,犗马也,徒登切。”“謄”《玉篇·言部》:“达曾切,传也”。《玉篇残卷·言部》:“达曾反。淮南子产辞,许叔重曰传也,野王案谓传道言之也。《周易》咸其辅颊舌,口说也。是说文移书也,今亦为字在水部。”“”即“謄”也。“滕”與“謄”通。《洪武正韵·月部》:“腾,徒登切。传也。驰也。跃也。升也。踊也。一曰犗马月令乃合累牛腾,马注累腾皆乘匹之名。从月误。滕,水超涌。又国名。又姓。又张口骋辞貌,易滕口说也。从月误。誊,移书传抄也。从月误。”从以上字书的解释来看,“腾”“滕”“謄”皆有传达、传播之意,都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故“滕口”“謄口”“謄颊”“腾舌”等实为同一语源词盖取其传播,传扬之意。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qikandaodu/2021/0413/944.html
上一篇:长江图一次百感交集的旅程
下一篇:不登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补正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