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宋本史记》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策划的珍贵古籍影印出版项目之一,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邀请山东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杜泽逊先生审定选目。该项目计划用3年

编者按:《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策划的珍贵古籍影印出版项目之一,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邀请山东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杜泽逊先生审定选目。该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出版古代经典著作100种,底本均采用存世的宋元名椠、明清佳刻。所选之书均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作。目的是让更多的读者看得见、买得起、读得动这些深藏秘阁大库的善本,推广元典阅读,让读者在阅读和收藏过程中充分得到美的享受,让广大读者直观了解古籍的面貌。

《宋本史记》(全28册)

(汉)司马迁 撰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ISBN 978-7-5013-6484-8

内容简介

本书据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影印,该《史记》为现存最早三家注本,是一百三十卷全本。《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后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著作源源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南朝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此为黄善夫刻本存世之唯一完整版,较"百衲本"更可得见原本面貌,对《史记》一书的校勘有独特价值。此次半叶影印,方便读者圈阅。

其他亮点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序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经由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最终由司马迁撰作完成。从现存的版本形态来看,自汉至唐,皆为写本,北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始有雕版,历代翻刻不绝。从内容来看,随着《史记》注解之作的不断问世,《史记》白文逐渐和注文合流,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些注解之作里,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尤被推重,世称"《史记》三家注",是《史记》古注的集大成之作。目前存世的《史记》版本,北宋以前皆为《集解》单注本,南宋开始产生《集解索隐》二家注合刻与《集解索隐正义》三家注合刻本,南宋刻书家黄善夫刊刻的《史记》是现存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

一、黄善夫及其刊刻的《史记》

黄善夫是南宋光宗(1190-1194年)、宁宗(1195-1224年)时期福建建宁府建安县的刻书家,所刻古籍现存者有《史记》、《汉书》[1]、《后汉书》、《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黄善夫本《史记》在国内佚失已久,直至日本学者涩江全善、森立之《经籍访古志》著录之后,才引起学者的关注,至今不过百余年的时间。

目前学界通常认为黄善夫本《史记》存世仅"一部半",一部为一百三十卷本,半部为七十二卷残本,原皆藏於日本。据张玉春等先生考证,黄善夫本应是镰仓(1185-1333年)初期传入日本的,距离其刊刻时间非常接近。

一百三十卷本最初藏於日本妙心寺的南化玄兴(1538-1604年)处,后经直江兼绩(1560-1619年)转入米泽上杉家,现藏於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日本学者多称之为"南化本",共90册。1996-1998年南化本作为古典研究会丛书由日本东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

七十二卷残本原藏於狩谷棭斋求古楼,清末民初由时任留日学生监督及使署参赞的田吴照购得,带回中国,散诸坊肆,其中六十六卷由张元济购得,两卷由潘宗周购得,一卷由袁克文购得后赠傅增湘,又经多方辗转,这六十九卷现皆藏於中国国家图书馆,下文简称"国图本",共28册。2003年国图本作为中华再造善本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现藏有黄善夫本《夏本纪》、《殷本纪》两卷,出自於七十二卷残本,国图本正缺此二卷,当是七十二卷国图本六十九卷之外的两卷。

此外,还有一些黄善夫本《史记》的残卷存世,上海图书馆藏有《高祖本纪》第一叶到第二十三叶,经查核该残卷无任何批注,南化本与国图本《高祖本纪》具存,且皆有批注,可知上海图书馆藏本是"一部半"之外的黄善夫本。另,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有北宋景佑本《史记集解》130卷,其中的第101-105卷用黄善夫本配补。

二、黄善夫本《史记》的版本形态与存世状况

黄善夫本《史记》字体刻印精美,半叶十行,行十八字,注文小字双行,行二十三字。有界栏,细黑口,左右双边。每叶书耳处刻有篇名。《集解序》后有牌记"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目录》后有篆字牌记"建安黄氏刻梓"。根据黄永年先生的研究,南宋时期"建本中所谓'×××刻梓於家塾'、'×××刊於家塾'者其实统统是坊刻"[2],黄善夫本《史记》即是这类坊刻本。

现存的一百三十卷南化本和六十九卷国图本,实际上每卷亦并非完秩,其中仍有残缺配补的情况存在。具体配补情况统计如下表:

现存黄善夫本《史记》南化本[3]与国图本存佚配补情况一览表

三、黄善夫本《史记》的价值

黄善夫本《史记》作为现存最早的《史记》三家注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版本研究的价值

黄善夫本《史记》承前启后,是研究《史记》版本流变的津梁。

正文部分,《老子庄子列传》在《列传》之首,与《伯夷列传》合为《老子伯夷列传第一》。《太史公自序》:"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韩非揣事情,循埶理。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可见《老子列传》在《列传》之首的次序不会是《史记》原貌。

《老子伯夷列传》小题下有双行小注"监本老子与伯夷同传第一,庄子与韩非同传第三。"《申不害韩非列传》小题下有双行小注:"开元二十三年勑升老子庄子为列传首,故申韩为此卷。"据张玉春先生考证,"黄善夫本刊于南宋,无奉唐开元敕书之理。北宋虽有政和八年升老子为列传之首之诏,但并未真正实行,仅政和间补刊景佑本时,依此诏改定了原本的次第,而南宋刊刻的诸本《史记》均未从此诏。黄善夫本的列传次第如此排列另有因由,而且与黄善夫本所据底本有直接关系。"[6]黄善夫本《老子列传》居首,或许承袭了《史记》唐代传本。

另外,通过异文比较,发现该本与南宋乾道七年(1171)建安蔡梦弼刊《史记集解索隐》本、淳熙三年(1176)张杅刊八年(1181)耿秉重修《史记集解索隐》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彭寅翁崇道精舍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等三家注本又据该本为底本。因此,黄善夫本是研究《史记》两家注本、三家注本系统的重要节点。

(二)校勘研究的价值

黄善夫本《史记》作为南宋刻本,存有大量一字千金的异文,可资校正传世《史记》三家注讹误。如:

中华书局原点校本《魏世家》"与韩康子"《索隐》:"名虔。""虔"字,黄善夫本作"虎",当是。《六国年表》"韩康子败智伯于晋阳"《索隐》:"康子名虎。"《韩世家》"庄子卒,子康子代"《索隐》:"名虎。"《国语·晋语》"智襄子戏韩康子而侮段规"韦昭注:"康子,韩宣子之曾孙、庄子之子虎。"《世本》:"庄子生康子虎。康子生武子启章。武子生景子虔。"据《史记·韩世家》、《世本》等史料,康子之孙名虔,亦可证康子不会名虔,《索隐》"虔"必是"虎"之讹。

黄善夫本亦有不见於中华书局原点校本《史记》的《索隐》佚文,如《五帝本纪》"索隐述赞"末有:"右述赞之体,深所不安。何者?夫叙事美功,合有首末,惩恶劝善,是称褒贬。观太史公赞论之中,或国有数君,或士兼百行,不能备论终始,自可略申梗概。遂乃颇取一事,偏引一奇,即为一篇之赞,将为龟镜,诚所不取。斯亦明月之珠,不能无颣矣。今并重为一百三十篇之赞云。"又如,《项羽本纪》小题之下有《索隐》:"项羽掘起,争雄一朝,假号西楚,竟未践天子之位而身首别离,斯亦不可称本纪,宜降为系家。"此类《索隐》佚文共有27处之多,2013年中华书局《史记》修订本已悉据黄善夫本辑补。

(三)批注文献的价值

日本室町时代(1338-1573)后期,京都建仁寺僧人月舟寿桂等将所见《史记》古注抄录在了黄善夫本《史记》(今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本)边栏之外天头地脚等处,有时将这类批注另纸书写,或以签条粘在页上,或附抄於篇末,如《扁鹊仓公列传》一篇附页就有九十余张。这些批注所涉文献,如邹诞生《史记音》、刘伯庄《史记音义》、日本学者藤原英房《史记说》、南化玄兴、桃源瑞仙等《史记》注皆已不存,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另外,批注里最受关注的是存有大量标注"《正义》曰"的文字,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泷川资言等日本学者认为皆系三家注本《史记正义》佚文,据此展开辑佚工作,同时也引发了持续至今的真伪考辨与讨论。近年张玉春先生将这些批注材料进行了全面整理,辑成72万字的《〈史记〉日本古注疏证》一书,2016年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可备参考。

四、黄善夫本《史记》的错讹

如前所述,黄善夫本《史记》是一部南宋建安的坊刻本,错讹满纸,比比皆是。既有整段整句的脱衍,也有具体字词的讹误。

以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本为例,全书共有五处文字存在大段脱衍,如《天官书》"地维咸光"下有《正义》:"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维咸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三丈,若月始出所见。下有乱者亡,有德者昌也。"此处《史记》前后正文作:"四填星,所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维咸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三丈,若月始出。所见,下有乱;乱者亡,有德者昌。"史文和《正义》几乎全同。中华书局点校本等正文之下无《正义》,疑此处黄本是正文衍入注中,后人又补《正义》二字。

具体字词讹误也非常之多,尤其是三家注部分,刊刻十分粗疏,讹脱衍倒的现象时有发生,形近而讹的字词随处可见。

由於黄善夫本存在大量错讹,民国时期张元济先生主持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史记》一书虽然以黄善夫本为底本,但是对校了武英殿本,参校了清刘喜海旧藏旧藏百衲本,明毛晋汲古阁单刻《史记索隐》本、明王延喆刻三家注本、清末刘承干影刻蜀大字本等,对黄善夫本进行了全面修润工作,改正了大量错讹,所以1936年刊行出版的百衲本《史记》已不是黄善夫本原貌。然而,此后半个多世纪,许多使用商务印书馆百纳本《史记》的读者,都误以为该书全据黄善夫本影印。直至1994年杜泽逊先生发表《论黄善夫本〈史记〉及其涵芬楼影印本》一文,才真正揭示出黄善夫本《史记》和张元济先生主持影印的百衲本《史记》的差异。[7]1996-1998年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黄善夫本《史记》作为古典研究会丛书由东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国内极为鲜见。200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六十九卷本作为《中华再造善本》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一般读者也难於使用,且未为全秩。

此次《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据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本重新影印,对於黄善夫本《史记》的流传广布具有重要意义。

王景炎

2018年9月

注释:

[1]现藏於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南宋刘元起刊《汉书》"陈胜项籍列传第一"末有刊印牌记"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从该刊本的版式、行款、字体风格等特徵可以判断和黄善夫本《史记》当同出一家。黄永年先生认为:"在这些建阳的书铺中,有的是几家有关系合作刻书的,如黄善夫的《史记》、《后汉书》,刘元起的《汉书》,和不知书铺名号的《三国志》,版式、行款完全一致,显然是有计划的分工。"(《古籍版本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83页。)

[2]黄永年《古籍版本学》,第76页。

[3]南化本的抄补情况,日本学者小泽贤二曾有统计,参见日本汲古书院1998年影印黄善夫本《史记》书后所附《南化本〈史记 〉解说》一文。但是我们通过具体比勘发现小泽贤二先生的统计仅是残叶抄补的问题,未关注具体残行的抄补情况。

[4]该篇章目次依据南化本排列,国图本《五帝本纪》之前篇章排列次序与南化本不同,国图本的次序是:《史记索隐序》、《史记正义序》、《史记集解序》、《补史记序》、《史记目录》、《补史记三皇本纪》、《史记正义论例谥法解》。

[5]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有黄善夫本《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两卷,此两卷出自原藏於日本七十二卷残本。

[6]张玉春《 〈史记 〉版本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55页。

[7]杜泽逊《论黄善夫本 〈史记 〉及其涵芬楼影印本》,《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4年第4期,后又刊发於《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三辑),中华书局,1995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0/0529/33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老赵读诗‖王雪莲:提取诗歌本身意义映照现实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