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4大河流之首,曾力压长江黄河,后来断流消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说起我国境内的著名河流,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长江黄河,然而在实际上,曾经也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可以说是位列四大河流之首,力压长江黄河,后来断流消失,如今鲜有人

说起我国境内的著名河流,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长江黄河,然而在实际上,曾经也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可以说是位列四大河流之首,力压长江黄河,后来断流消失,如今鲜有人知,这便是济水。

上古时期,人们有着五岳四渎之说,其中五岳为衡山、嵩山、衡山、华山以及泰山,而根据《尔雅》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也。”

而到了如今,相比于如今的黄河、长江和淮河,为何唯独济水没有什么声名?实际上,早期的它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一点都不比黄河长江差,甚至要高过一头。

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实际上都是从济水得名,而早在5000年前,这里更是诞生了丰富的文化,包括仰韶、大汶口、龙山、岳石等文化遗址,严格意义上,济水应当是黄河水源的支流,但是古人始终将它看作是独立的一部分,《禹贡》提到:“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

而济水最巅峰的时候,“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它也获得了先人广泛的尊重,古代时候,将有着独立源头,能够入海的河流称之为“水渎”,济水因此成为了四条单独入海的河流之一,而在大唐期间,唐朝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并且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如今济源市的济渎庙,正是位于昔日的济水东源边上,是后人为了祭祀济渎神“清源王”所设立。不少名人,比如司马懿、李商隐,在游览济水之后,还专门写下诗篇来歌颂它。

那么济水如今去哪了,它究竟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春秋末期的时候,吴王夫差北征,而利用济水做军运通道,而吴国也因此迅速强大,此时济水依然畅通,但是到了汉朝王莽期间,因为济水的源头,黄河不断的改道和变迁,导致济水变得十分的淤塞。尽管南北朝的时候,济水依然能够行船,东晋桓温和刘宋的北伐就是利用它北伐,然而《资治通鉴》也提到,刘宋大军的船,一天才能走10里路。

而在人们开发更多的运河之后,济水的水源同样被破坏,逐渐消失。而济水的三条支流、汶水、雍水和瓠子河也纷纷倒下,古代汶水六国如今东平县州城霍家庄,但是到了宋代的1006年,黄河多次溃决,汶水河道不断升高变迁,最终成为了黄河的支流。

而雍水因为河决受淤,在明代弘治年间消失,瓠子河也在宋代被湮灭。

因此到了唐朝的时候,济水已经成为了一条时通时枯的支流,而唐太宗李世民和现代人产生了同样的问题,济水有什么理由与长江黄河比肩,接受祭祀呢?“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何也?”

对此大臣也解答了他的疑惑:“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尽管济水微弱,然而却能够独留入海,这种顽强的精神也值得后世的敬佩。如今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和小清河,便是昔日济水的故道,也见证了它哺育无数的炎黄子孙。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305/675.html



上一篇:乳山滨海新区(银滩旅游度假区)长江路东段拓
下一篇:拍到了野生群!长江铜陵段发现约10头野生江豚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