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历史上挎斗摩托车的时代,“长江750”的名号甚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路是汽车横行的地方,但在很久之前并不是这样,那个时候在马路上甚至是土路上飞驰的可不是四个轮的,而是三个轮的。这所谓的三个轮,指的可不是来城里卖菜的三轮摩托和人力

马路是汽车横行的地方,但在很久之前并不是这样,那个时候在马路上甚至是土路上飞驰的可不是四个轮的,而是三个轮的。这所谓的三个轮,指的可不是来城里卖菜的三轮摩托和人力三轮,而是“挎斗子”。一种类似于被改装过的摩托车,但实际上它本身就长这个样子,主体是一个摩托,一侧加装了一个“斗子”。

小编对挎斗子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小学前代,别的感觉到是没有什么,就是对那个斗子特别感兴趣,总是幻想这车要是开着开着从中间解体了怎么办?。记得刚上学的时候,好像是一位姓“李”的体育老师经常会骑一辆,没事的时候会停在学校里,刷的还是蓝白漆,型号应该就是长江750了,也因此得以上斗子上玩过一会,只可惜没有坐在上面飞驰过。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挎斗的历史,看看那个曾经的挎斗摩托车时代。

摩托车和边车的历史

从自行车被发明之后,人们就不停的对其进行着改进,因此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其中的原因多是为了提升骑车人的舒适程度,在将座椅变软、轮胎也充了气的同时,人们其实已经在考虑如何解放自己的双脚了。早在1769年的时候,一个叫尼可拉斯·库纽的法国人就发明了蒸气动力的摩托车,这个时间甚至还早于了自行车的发明时间。从这之后,采用各种造型和各种动力方式的“摩托车”被设计了出来,看来懒惰确实可以使人类进步。

1884年,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诞生了,它采取了三个轮子的设计,用一个水冷四冲程引擎驱动来提供动力。发明者是一个叫巴特勒的英国人,在他设计出这辆车后,曾经想批量生产,但因为资金不足最终放弃。1885年,德国发明家戈特利布·戴姆勒又设计了一款摩托车,和前者相比,在造型上它和现代摩托车更接近,而且装备了一个使用汽油的引擎。按理来说,这辆摩托车应该是成功的,但它最终还是石沉大海了,因为戴姆勒的最终目的并不在研究摩托车上面,而是装在车上的内燃机。

到了19世纪末期,摩托车的概念和技术基本上就已经成熟了,德国的一家公司在世界上第一回开始公开发售摩托车。紧接着很多人发现了这个商机,纷纷开始效仿,而摩托车也因此驶向了整个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进入20世纪之后,摩托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逐渐有了替换掉马匹的趋势。1903年,一个名叫威廉·哈雷的美国人也成立了一个摩托车品牌,后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公司得以迅速的发展了起来,并成为了全世界最大摩托车制造商,也就是后来的哈雷摩托车。

言归正传,摩托车不重要,挎斗子才是这篇文章的主角。关于挎斗,它其实也是有学名的,叫做“边车”或“挂边车”。1893年的时候,一个名为贝杜的法国军官率先提出了边车这一概念,他还因此获得了一笔奖金。1903年的时候,一份名为“摩托骑行”的报纸上出现了一副插画,画的就是一辆加装了边车的摩托车,从这之后挎斗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这样一看,真正发明挎斗子的人其实是一个不知名插画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熟悉的捷豹公司,其实也是靠着生产边车发家的。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边车在美国迎来了他的高峰时期,各大厂商纷纷开始投入生产,而同时期的汽车虽然已经成型,但受欢迎的程度却远远赶不上挎斗子。美国人劳顿维尔在后来还发明了一种连接方式,使得边车可以在不脱离摩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活动,以此来增加乘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进而成立了当时最大的边车公司“福莱西宝边车公司”。后来由于美国汽车开始走廉价路线,外加政府的主动干预,挎斗子在美国的热潮才逐渐减弱了下来,但这个“逐渐”的过程也持续到了上世纪50年代。

战争时期的摩托骑兵

其实将挎斗子用于战争这件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最早开始使用的国家则是英国。当时英军使用的重机枪是维克斯机枪,单是枪体和支架的重量就达到了36公斤,另外还要加上大量的子弹以及冷却枪管所用到的水,所以要想快速的移动它往往需要很多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更是为了让自己更舒服一点,英国人才将重机枪架在了挎斗上面,实战的效果理应是很不错的,机枪单位的机动性得到了不小的提高,同时车体还可以勉强挡一挡子弹。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314/746.html



上一篇:长江该禁止钓鱼男子长江“疯钓”野生鳜鱼,引
下一篇:较强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以北地区 中东部有大范围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