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长江源头的传统村落守护者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月9日,在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尼玛从一处震后新建的民居前经过。 40岁的尼玛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畔的一个牧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传统藏式建筑

  3月9日,在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尼玛从一处震后新建的民居前经过。

40岁的尼玛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畔的一个牧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传统藏式建筑工匠,尼玛自小受父亲熏陶,对传统藏式建筑充满兴趣。尼玛的童年在放牧、种地、帮助父亲盖房中度过。

2010年玉树地震后,尼玛看到家乡不少房屋在震中受损,他意识到保护传统藏式村落建筑迫在眉睫。灾后重建启动后,尼玛将事业中心放在传统藏式建筑和古村落保护上,他从头学习建筑行业基础知识,遍访玉树州境内的古老村落和传统藏式建筑,并前往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寻访传统藏式建筑。尼玛对传统藏式建筑文化体系的了解不断深入,并积极参与保护通天河流域藏族传统村落的行动。

2015年尼玛在玉树州成立玉树古建筑保护协会,自费组织团队为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100多个古村落建立档案,基本信息涉及村落选址与空间布局、街巷空间与单体建筑、装饰特征与民风民俗等方面。

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措施,鼓励村民利用乡土建筑发展民宿、古村落生活体验区及观光旅游。尼玛积极参与古建筑修复,并帮助当地村民打造古村落生活体验区,吸引众多游客在传统村落中体验独特的民风民俗,传统藏式建筑和古老村落的巨大价值逐渐显现。

“房子是有生命的,但房子里没有人了,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尼玛最大的愿望是让传统藏式建筑工艺在保护中发展,留住古村落的印记,传承传统藏式建筑工艺,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赋予新的生命。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3月9日,在称多县拉布乡郭吾村,尼玛(左)与才尕老人交谈,尼玛计划帮助才尕老人修复她家的传统建筑。

40岁的尼玛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畔的一个牧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传统藏式建筑工匠,尼玛自小受父亲熏陶,对传统藏式建筑充满兴趣。尼玛的童年在放牧、种地、帮助父亲盖房中度过。

2010年玉树地震后,尼玛看到家乡不少房屋在震中受损,他意识到保护传统藏式村落建筑迫在眉睫。灾后重建启动后,尼玛将事业中心放在传统藏式建筑和古村落保护上,他从头学习建筑行业基础知识,遍访玉树州境内的古老村落和传统藏式建筑,并前往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寻访传统藏式建筑。尼玛对传统藏式建筑文化体系的了解不断深入,并积极参与保护通天河流域藏族传统村落的行动。

2015年尼玛在玉树州成立玉树古建筑保护协会,自费组织团队为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100多个古村落建立档案,基本信息涉及村落选址与空间布局、街巷空间与单体建筑、装饰特征与民风民俗等方面。

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措施,鼓励村民利用乡土建筑发展民宿、古村落生活体验区及观光旅游。尼玛积极参与古建筑修复,并帮助当地村民打造古村落生活体验区,吸引众多游客在传统村落中体验独特的民风民俗,传统藏式建筑和古老村落的巨大价值逐渐显现。

“房子是有生命的,但房子里没有人了,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尼玛最大的愿望是让传统藏式建筑工艺在保护中发展,留住古村落的印记,传承传统藏式建筑工艺,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赋予新的生命。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3月10日,在玉树市,尼玛(左)和当地传统藏式建筑技艺传承人成林江措讨论古村落修复规划。

40岁的尼玛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畔的一个牧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传统藏式建筑工匠,尼玛自小受父亲熏陶,对传统藏式建筑充满兴趣。尼玛的童年在放牧、种地、帮助父亲盖房中度过。

2010年玉树地震后,尼玛看到家乡不少房屋在震中受损,他意识到保护传统藏式村落建筑迫在眉睫。灾后重建启动后,尼玛将事业中心放在传统藏式建筑和古村落保护上,他从头学习建筑行业基础知识,遍访玉树州境内的古老村落和传统藏式建筑,并前往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寻访传统藏式建筑。尼玛对传统藏式建筑文化体系的了解不断深入,并积极参与保护通天河流域藏族传统村落的行动。

2015年尼玛在玉树州成立玉树古建筑保护协会,自费组织团队为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100多个古村落建立档案,基本信息涉及村落选址与空间布局、街巷空间与单体建筑、装饰特征与民风民俗等方面。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314/748.html



上一篇:较强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以北地区 中东部有大范围
下一篇:中国神秘建筑霸占长江百年无人敢拆,被称为“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