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这条河曾是中国河流之首,力压长江黄河,为何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谈到中国的河流,我们可能会先想到长江和黄河这两大河流。但大家知道吗?其实,早在千年前,我国还有一条河流也是非常著名。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有“五岳”的说法,其指代的便

谈到中国的河流,我们可能会先想到长江和黄河这两大河流。但大家知道吗?其实,早在千年前,我国还有一条河流也是非常著名。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有“五岳”的说法,其指代的便是我国中原地区的5座大山。而除了“五岳”外,其实还有“四渎”这个东西。顾名思义,其在古代指的便是四条具有不同意义的河流。

在2000年前的辞书《尔雅》中就分别提到了,江、河、淮、济,它们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江指的就是现在的长江、河指的是现在的黄河、淮指的是南北分界线淮河。而这个济,叫济水,其便是今天笔者要介绍的这条河流。


它曾是我国河流之首,《汉书·地理志》里记载,其“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俨然已经力压长江黄河,为何今天我们却从未听说过呢?


究其原因,在于济水后来已经完全断流消失了。因为黄河泥沙的堆积导致了黄河河床上淤积,所以要不断改道,黄河多次剥夺济水的河道,导致济水河床不断抬高,在唐代和北宋的时候,黄河水不断向北去、南流的水逐渐减少,导致济水流域的一些分支河流无法融入。

所以济水最终被黄河逐渐消亡淹没,反向南流逐渐成为今天淮河流域的一部分。在唐末时期,已经完全在地图上消失。虽然其消失了,但今天依然有它存在过的痕迹,譬如河南的济源,山东的济南、济宁、济阳这些城市都从济水上得来的名字。由此可见多么的源远流长。


其实,济水原名应该叫挤水。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来到王屋山下,看见一缕缕黑雾从太乙池中冒出,直奔太乙池,往太乙池中投了避水珠,这时黑雾收起,池水消失。水妖便无处可藏,只好向大禹求饶。

大禹便让水妖向东流并让它下山为民造福,说完,便用划水的铲子在地上划线,让水妖听声音顺着地上划线往王屋山下钻,但水妖却因为有块石头挡着过不去,大禹就让水妖先出来。


但水妖在地下因为石缝太窄小根本钻不上来.大禹让它用尽力气往上钻。水妖在地下便用劲往上一钻,这时一股股清凉的泉水倾盆而出,济水就是从这而来。因为水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所以叫提首旁的挤,后来又渐渐地变成了三点水的济,其便是“挤水”得名的传说。


而济水后来被济南称为自己的母亲河,把它和长江黄河的低位看的一样的重,非常重视这条流域,后来济水这条古老的河流曾对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济水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道之一,是连接山东与大陆之间的重要枢纽。波澜壮阔的济南文化长卷都是在济水、清河、黄河上展开的。甚至连司马懿、李商隐、韩愈、白居易等,都曾游览观赏过济水,并留诗做过纪念。

今天我们的携河发展,就是在延续那一段沉淀了近一万年的济水历史和文化。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窥见济水奔流入到大海的壮阔景象,而那些因济水得名的著名城市,让济水已然在中国大地上,镌刻下深深的烙印。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331/876.html



上一篇:记者调查:长江禁渔之后是否尚有江鲜?仍有人顶风
下一篇:在古代为何南方政权守住长江不可靠,守住淮河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