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远古时期中国陶器分期及相关研究(十五)长江流域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成立后,随着长江流域考古工作的广泛开展,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事实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也有自己悠久的古代文化。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和黄河

新成立后,随着长江流域考古工作的广泛开展,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事实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也有自己悠久的古代文化。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大体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

通观长江流域文明起源和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到,从文明因素的蕴育、起源到发展,长江上、中、下游都是独自进行的,看不到哪个地区是传播所致。但在文明的形成时期,却均有黄河流域夏商文化参予,其正式进入文明阶段的时间也正是商文化最强大最具有外扩力的时候,长江中游是直接被纳入了商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下游和上游虽有自己原来的基础,但夏、商文明在古代统一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核心作用,应是予以充分的肯定。

上山文化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出土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形为大口盆。2001年,经碳14测年,上山遗址距今11400年至8400年,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

仙人洞遗址因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大源仙人洞内故名,年代距今1400年至9000年。发现陶器,数量极少,但都已破碎,是目前国内所知最原始的陶器。从残片观察,器形大多是手工捏制的圆底罐,器内壁凹凸不平,胎壁厚薄不匀,胎质粗劣。有的掺和蚌末、石英粒,陶色不稳定,有的同一陶片上呈现红、灰、黑三色,内壁和外壁均饰粗绳纹。这些都显示制陶技术尚处于原始阶段,当时烧造陶器可能是采用平地堆烧法。

甑皮岩遗址位于广西桂林市南部独山西南麓,年代距今约12000年至7000年。发现成型陶器残片两片,呈敬口、圆唇、斜弧壁的圜底釜。器表灰白色,近口沿部分颜色略深,呈灰褐色;器表开裂呈鳞片状。陶片夹杂石英颗粒,烧成温度极低,胎质疏松,遇水易分解。为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陶器残片。

上山文化大口盆

彭头山文化是最早的一种史前文化之一,距今约9000年至8300年,主要处于长江流域,位于现湖南省北部。因发现于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而得名,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彭头山出土的陶器比较原始,器坯用泥面粘贴而成,胎厚而不匀。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夹有炭屑,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器类不多,主要是深腹罐与钵,普遍装饰粗乱的绳纹。陶器制造古朴简单,全部为原始的贴塑法制成,胎厚而不匀,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夹有炭屑,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

跨湖桥文化是乃至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因发现于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村的跨湖桥畔故名。经碳14测年,距今约8200年至7000年。陶器为夹砂、夹蚌,以夹炭为主,故胎多为黑色。器物造型以釜、钵、圈足盘、罐等,不见于江南其他新石器遗址的特殊性器物如纺轮等,都说明了跨湖桥文化类型的独特性。跨湖桥陶器彩陶发现较多,分内彩和外彩两种。器物出现双耳式造型,双环耳、双贯耳、双鋬耳。以泥条盘筑为主,铺助贴筑、拼筑等制作方法。

城背溪文化位于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东北,年代距今约8000年至7000年。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炭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绳纹、压印纹、刻划纹及镂孔,器形有大耳罐、双耳罐、扁壶、釜、盆、盘、碗、圈足盘和钵支座等。陶胎内普遍夹有稻草末、稻壳一类羼和料,证明当时已有初步发展的农业。商代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和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觚、罐、豆、灯座形器等。

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泥质黑陶,陶壶分内外两层,内层为折肩,在器身腹部和圈足部位都有以圆孔和弧边三角形组成的镂孔花纹与刻划的阴线,器口与圈足边沿都呈花瓣形。

马家浜文化属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因1959年发现于浙江嘉兴县马家浜遗址而得名,年代距今6250年至5150年。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陶器主要是红陶,以外红里黑或表红胎黑的泥质陶为特色,多素面,外表常有红色陶衣,器形以宽檐釜(或称腰沿釜)、喇叭形圈足豆、牛鼻形器、圆锥足鼎等具有代表性。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均为手制。一般陶色不甚纯正,器表以素面最多,纹饰有堆纹、弦纹、镂孔、圆窝纹、刻点纹、绳纹、篮纹等,主要器形有釜、鼎、豆、罐、瓮、盆、钵、盉等。还出土有陶质炉、箅、三足壶形器等其他文化所未见的器物。陶器烧制火候普遍不高,陶质较软,制陶技术还处于较低阶段。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417/979.html



上一篇:南通:加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今年将沿
下一篇:鱼儿回来了! 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所恢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