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丛刊》栏目设置[05/29]
- · 《长江丛刊》收稿方向[05/29]
- · 《长江丛刊》投稿方式[05/29]
- · 《长江丛刊》征稿要求[05/29]
- · 《长江丛刊》刊物宗旨[05/29]
中国空间站续写科技新型举国体制奇迹 | 长江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长江日报评论员周劼 4月29日11时22分30秒,我国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由长征五号乙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入轨,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序幕的正式开启。按照前期规划,2022年
长江日报评论员周劼
4月29日11时22分30秒,我国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由长征五号乙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入轨,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序幕的正式开启。按照前期规划,2022年前后天和核心舱将和其后发射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等3个实验舱在轨共同组装成中国首个T字形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重量达到22.5吨,是我国史上最大的航天器,能满足3名宇航员长期在轨驻留需求。而建成后的空间站总质量约66吨。以此为基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中国星辰大海的征途更近了一步。
天和核心舱的发射乃至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也为中国辉煌的航天事业新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中国航天70余年,是在一张白纸上汇出最美画卷的历程,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起航,到2007年首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到2011年首个自主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入轨,到2019年“北斗”全球组网雏形初现,到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入列,中国航天在基础工业薄弱、科技水平落后的历史条件下,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独立自主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结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总会跃入我们眼帘:科技举国体制。
科技举国体制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应对重大国家战略竞争为目标,在全国范围各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大科学研发体制。“举国”既是范围定语,也是“定性”之语,强调举全国之力发挥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势,我们常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举国”的内涵。
科技举国体制并非中国所独有,苏联、美国、日本在进行“大科学”研发时都曾采取过举国体制,因为“大科学项目”具有难度大、周期长、需要巨额经费投入和大量科技人员参与,举国体制是各个国家的必然选择。而中国的科技举国体制的特色在于,相比较于其他国家的财大气粗,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强,我们更强调突破原有的科技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层面的障碍,建立组织高效、责权明晰、监督有力、运行通畅的重大科技专项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就是说,我们集中力量,理顺机制,发扬精神,以薄弱的基础,跨越式发展,而办成大事。
正是举国体制,我们见证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等重大科技成就;也见证了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的新篇章,也即将见证中国空间站、中国登月、登陆火星的未来华彩。
伟大的叙事一直讲下来,举国体制本身也在为这次叙事增添新的动能。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也在向新型举国体制发展。新型之新,在于既保留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同时,也强调了“科学统筹”“优化机制”“协同攻关”。“科学统筹”是以更加科学的方式统一筹划安排,对资源进行调配和整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优化机制”是强化机制协同、克服机制弊端、深化机制改革、解放科技和生产力潜能,从而提升整体效能;“协同攻关”是协同政府和市场更好发挥作用,合力攻坚克难。总之,更加凝神聚力于加强科技创新。
新型举国体制,不仅要举国之实力,也要举国之创新,举国人之理想、奋斗和共同追求。就像站在即将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回望是地球,举头是无边深邃的宇宙,向着无限的时空前进,向着无尽的前沿前进。
【编辑:付豪】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506/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