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丛刊》栏目设置[05/29]
- · 《长江丛刊》收稿方向[05/29]
- · 《长江丛刊》投稿方式[05/29]
- · 《长江丛刊》征稿要求[05/29]
- · 《长江丛刊》刊物宗旨[05/29]
长江江豚最大规模迁地保护行动实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长江江豚是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是长江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示性物种。农业农村部昨天(9日)发布,最大规模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实施完成。 长江江豚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
长江江豚是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是长江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示性物种。农业农村部昨天(9日)发布,最大规模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实施完成。
长江江豚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鲸类物种之一,因其嘴角上扬,犹如浅浅笑靥,被人们称为“微笑天使”。受长期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江豚种群快速衰退,目前仅1000多头,极度濒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是目前挽救该物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今年4月下旬开始,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最大规模的迁地保护行动,先后从人工繁育群体规模较大的湖北天鹅洲长江故道迁地保护区,向7个迁入点输出长江江豚19头。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副主任 赵依民: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就地保护,改善栖息的生态环境,另外加大迁地保护力度,同时开展人工繁育研究。
赵依民介绍说,目前,长江江豚生存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迁地保护群体规模有限,特别是人工繁育成为长江江豚保护的瓶颈。在全面开展长江江豚保护的同时,多部门还积极采取行动,整治非法码头,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规范航道建设,有效保护长江江豚栖息生存环境。
记者探访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
据介绍,近年来,国家先后成立了9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目前已建立覆盖长江中下游的5个自然迁地水域,迁地群体总量已超过150头。
那么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栖息环境如何?江豚种群恢复得怎么样?
这里是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覆盖长江89公里石首江段和天鹅洲21公里故道。1990年,迫于长江生物多样性不断衰减,5头长江江豚被迁移到这片水域。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相对安全的环境让这里成了它们的新家园。
为了加大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力度,2016年,国家启动实施为期十年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江豚协助巡护中来。在天鹅洲保护区,记者看到江豚巡护队正在巡查,12名巡护员两人一组,通过步巡、车巡、船巡等方式,日夜守护在保护区江段。
保护区江豚巡护队员 孙海文:协助他们(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把违法工具收掉。对钓鱼的,确实是第一次不知道情况的,对他进行劝阻,下次让他不要来了,知道保护区是禁钓的,就是一种宣传。再就是周边围垦事件,以防有人用挖掘机挖鱼池,再就是洲滩放牧对水质不好,做一些宣传。
记者了解到,为修复保护区生态环境,早在2005年,石首就开始对保护区内的渔民进行转场安置和退捕上岸,并争取了近5000万元的湿地修复项目,加快保护区的生态修复。
湖北石首市天鹅洲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徐斌:对沿长江故道的所有养殖场,包括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养牛场,这一系列的养殖户进行搬迁、整改和拆除,现在基本上旁边源头污水已经得到了100%的解决。
根据保护区刚刚结束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栖息生境普查显示,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从2015年的60多头增加到至100头左右。
加大人工繁育 将把部分江豚送进海洋馆
人工繁育现在是长江江豚保护的瓶颈,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将把部分长江江豚迁入基础设施条件好、技术团队实力强的海洋馆。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副主任 赵依民:进海洋馆这是第一次,进海洋馆不是像以往的水生生物用来展览的,这次我们进来的生物主要是利用有实力的海洋馆的科研团队,加大人工繁育的力度,另外利用海洋馆开展科普教育。
赵依民介绍说,下一步,还将以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就地保护为核心,加快推进迁地保护,加大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度,推动建立保护长效机制。力争到2035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包括长江江豚在内的水生生物栖息生境得到全面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显著增长,水域生态功能有效恢复。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511/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