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长江禁捕十年,最大胭脂鱼已被发现,白鱀豚还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日,在长江江西段鄱阳湖湖口水域,研究人员监测到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胭脂鱼,捕获的时候测量出体重足足有13.5斤,身体全长达到87厘米!当然,大家不用担心,目前这条捕捞上岸的

近日,在长江江西段鄱阳湖湖口水域,研究人员监测到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胭脂鱼,捕获的时候测量出体重足足有13.5斤,身体全长达到87厘米!当然,大家不用担心,目前这条捕捞上岸的最大胭脂鱼已经放生了,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胭脂鱼也是我国才有的淡水珍稀物种,早已被列为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


那么,施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才没有多久时间,近年逐渐恶化的长江生态环境就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那是否意味着白鱀豚这种淡水鲸也可以被保住、甚至恢复之前的种群数量?

很多人都知道白鱀豚很稀有,这是一种仅我国才有的水生哺乳动物,甚至很久都没人看到它们在长江里活动的踪迹了。虽然白鱀豚体长在1.5到2.5米之间,但体重一般都可以达到230千克以上,长江中下游、鄱阳湖、洞庭湖和钱塘江这些水域种都曾是白鱀豚的栖息地,但如今它们的保护等级已达到“极危”,成为了全世界所有鲸类动物中现存数量最少的一个物种。


实际上,白鱀豚是一个很古老的物种,有化石证据表明,很可能在4000万年前,白鱀豚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曾经的它们原本生活在陆地上,只是因为后来环境变迁才又从陆地返回到水中,而长江流域中出现白鱀豚的时间,目前已经可以追溯到第三纪中新世纪上新世时期。

最早在秦汉辞书《尔雅》中被记载,所以,它们也有“水中大熊猫”和“活化石”的美誉。


从能查到的资料来看,最近一次发现白鱀豚是在2004年8月的时候,只不过,打捞上来的是一具白鱀豚的尸体。其实,从长江上游修建工程开始以后,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鱀豚的活动范围就已经明显缩减,再加上白鱀豚的现存数量极少,所以已经很久没有寻觅到活体白鱀豚的踪迹,甚至,长江里到底还有没有白鱀豚也是个未知数。

所以,客观来说,长江禁渔十年能否保住白鱀豚,这个问题谁也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我们无法确定如今的长江水里有多少白鱀豚,要想恢复这个种群之前的量级更是难上加难。不过,长江里还有很多其他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比如中华鲟、达氏鲟、白鲟、长江江豚等等,如果还不采取措施,很多珍稀野生鱼类动物,很可能都只能在书本上看到了。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是最正确的决定,但依然有人认为修复长江生态的出现问题,不是禁渔就能做到的,比如: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长江从古至今都有在捕鱼,也没见江里没鱼了,为何现在就要禁渔?

禁捕?知道什么叫偷捕吗?船是不敢公开捕,偷捕者太多,一个人一天能偷三百多斤;

长江禁渔十年,鱼类动物不仅不会太多,相反会越来越少!因为鱼类减少的原因不是捕鱼者,而是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长江上不合理的建设破坏了鱼类动物繁殖的环境,不要拉不出尿来还怪夜壶!

……

这些说法,虽然部分内容的确存在,但并不是没有去改善,这也不是质疑“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合理理由。要知道多年前的长江流域可没有如今这么多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这些区域,人口十分稠密。古代人捕鱼,与当代人捕鱼不管是技术上、还是体量上都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你认为修复长江生态系统,仅仅是禁渔计划,那就是自己了解太少了。早在2019年的时候,就明确指出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之一,便是要对长江的干流、重点湖库和主要支流进行入口排查和政治,这一条可以直接切断污水入江的源头。

另外,偷捕被发现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正所谓常在湖边走,哪有不湿鞋?相信偷捕者也是一样的结果!如今的捕鱼设备比较先进,有的渔网又很密制,如果我们只是修复水质,而忽略了人为捕捞过度的基本事实,那么,原本就已经十分稀缺的鱼类动物只会越来越少,长达十年的禁渔计划就是为了让动物们有更多时间休养生息。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519/1183.html



上一篇:长江中游城市群乒球高手月底江城比武
下一篇:长江流域今年汛期或将出现旱涝并重局面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